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文艺不能缺位!

admin    2020-06-01 10:56    6732


文艺界代表委员热议——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文艺不能缺位!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是今年中国的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5月23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我们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在各自的岗位上以文艺的方式积极助力,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代表委员讲述了他们关于脱贫攻坚的思考和实践。


深入基层,文艺下乡 


全国政协委员、西藏文联主席扎西达娃介绍,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在文化脱贫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各县成立了民间艺术团,并做到了有场地、有演员,每年有至少60场演出任务和150万元演出补贴,基本解决了演员的生活问题。“目前西藏自治区2000多个村都成立了文艺演出队,这些演出队每年有5万元的经费支持,使最基层的文化建设得以开展。西藏自治区文联在文化扶贫方面的主要工作是‘下沉’ ,要求艺术家到群众中去、到生活中去,每年都要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在基层,除了采访、采风,还要为基层文化工作作贡献,各协会的文艺家到基层,要开展文艺培训,帮助基层文艺工作者排练。在藏历新年、春节等时间节点,文艺工作者下基层到边防哨所、牧场等,举办了许多文艺下乡活动。疫情期间,我们也广泛组织艺术家围绕抗击疫情进行创作。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们的文艺下乡、文化扶贫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扎西达娃说。


“山西省晋剧院在文艺扶贫工作上一直争做全省文艺院团的表率,我们每年承担百场以上送戏下乡演出,我作为剧院年龄最大的演员、晋剧舞台上的一名老兵,每场演出要求自己不打折扣。有时在广场上演出,气温达到40多摄氏度,上万名观众翘首以盼,我演武则天,行头非常厚重,几乎要晕倒,但我告诉自己不能辜负台下的观众。党和国家培养了我们这些戏曲演员,有政府的扶持、专家的指导,这么多力量在支撑,我应该把多年磨练的技艺用在‘刀刃’上。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晋剧院艺术总监栗桂莲介绍,“基层观众都喜欢看古装戏,为了让他们享受到更多文化成果,我们也尝试为他们演出红色题材晋剧《党的女儿》 ,人们一开始会犹豫‘看还是不看呢’ ,但是只要一来到现场,都会被吸引、被感动,有一次演出,当地十八个乡镇的党员佩戴党章观看了演出,我们作为演出者,经常被观众感动着、温暖着。 ”


江苏省淮剧团自2015年以来,每年坚持送戏下乡150余场,遍及全市所有社区乡镇,到2019年,观众人数累积超过50万人次。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陈澄说:“每次送戏下乡,我们都精心准备,既有脍炙人口的传统剧目,又有以反腐倡廉、禁毒禁赌、扫黑除恶等为主题的新编剧目,把国家的方针政策、身边的好人好事编成通俗易懂的小戏小品,向父老乡亲宣传,让大家在欢笑声中明辨是非、受到教育,对国家政策法规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精神激励,综合施策 


广西戏剧院和广西昭平县黄姚镇新寨村结对共建,帮助当地25户脱贫。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戏剧院院长龙倩介绍,她从2016年起开始帮扶因学致贫的黄平生一家,为黄平生的女儿申请了学业补助,女孩今年即将从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毕业。目前,黄平生的儿子、儿媳在镇小学任教,他们全家已实现脱贫。广西戏剧院演职人员也常常自费为帮扶家庭送去粮油等。广西戏剧院每年还承担了上百场送戏下乡,在贫困地区通过小戏小品、歌舞等形式宣传政策、鼓舞斗志。龙倩介绍:“剧院把2014年创排的壮剧《第一书记》传给了德保县文工团,从此常演不衰。这部壮剧取材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选派3000名优秀干部到3000个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扶贫实践。仅凭我们自己送戏下乡,不可能走完每个村,但是县级文工团有了这样一出戏,就可以村村演、镇镇演,把扶贫的精神传播到更深广的基层。 ”


全国政协委员哈斯塔娜是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一名队员,她介绍,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一直发扬优良传统,围绕脱贫攻坚开展工作。“我们以文艺演出为基层群众宣传政策,创作了以脱贫攻坚为内容的小品《喜鹊为啥叫喳喳》 、好来宝《守法好公民》 、歌曲《新牧区之赞》等,受到群众的好评。在得知驻村工作队生活条件困难后,我们及时购置了厨具、冰箱等生活用品为他们改善条件,还出资为贫困户安装净水器,带他们看病求医,解决了一系列实际困难。 ”哈斯塔娜还参与了到全旗各苏木、镇、嘎查、党员中心户、贫困户巡讲的工作中,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脱贫攻坚政策等。“我们帮扶的拉木扎布、哈斯巴特尔等6户,今年已实现稳定脱贫。每次到基层,牧民们都非常欢迎我们,一直说‘我们的乌兰牧骑来了’ 。 ”哈斯塔娜说。


全国人大代表、“拇指作家”马慧娟来自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她说:“物质生活充实了,乡村的文化需求也丰富起来,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是为广大农村居民服务的窗口,但在调研走访中我发现,村一级的文化协管员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民服务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我建议加强农村综合文化协管员队伍建设,适当提高村级文化协管员待遇。同时,招聘有学历、有才艺、有能力、有干劲的人担任文化协管员,例如‘三支一扶’人才、返乡大学生和地方文艺骨干等。还可以在基本待遇之外对村级文化协管员施行业绩加考核制度,以留住基层文化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并指派各地文化部门实行监管督查,保障基层文化工作顺利开展。 ”


开拓思路,积极作为 


全国人大代表李绍玉是彭水苗绣的传承人,在加大对贫困地区非遗扶贫的资金支持方面,她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支持,助推贫困地区建设,扩建非遗扶贫工坊、提升工坊工人技能,搭建非遗扶贫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展示渠道,支持非遗扶贫产品在旅游景区、中心商圈建立非遗扶贫产品展销体验店,进一步激发非遗扶贫的潜力。此外,她还建议加大对贫困地区非遗扶贫的智力支持,建议有关部门充分利用高校的专业优势资源,采取高校与贫困地区结对帮扶的形式,开展科学研究,在解决非遗工艺难题、改善产品设计、提升整体品质、对接市场需求等方面给予帮助。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困难,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刺绣第四代传承人孙艳玲表示,克服困难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在于转危为机:“疫情期间,手工业找到了另一种生存模式,借助新媒体平台发展得不错。以前,靺鞨绣是手把手的实地教学,乡镇妇女每次来学校特别不方便,现在通过网络开展教学,她们可以在家上课,只要有手机,就可以清晰地观察老师的技艺手法。这也节省了她们花费在路程上的时间,在家制作生产的时间多了,收入也没有减少。我们还创新了销售模式,通过网络平台的‘带货直播’ ,销售额有了保障。疫情改变了传承人的固有思维,也改变了整个团队的经营模式。”


助力特殊群体脱贫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十分关注贫困残疾人的脱贫。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残疾人脱贫成效显著,但残疾人属于特殊困难群体,身体受限、劳动能力弱,一部分残疾人家庭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最低生活保障、“两项补贴”等转移性收入,一部分残疾人患有慢性病、大病,加上康复需求等家庭支出大。就目前看,困难残疾人家中有重度残疾人的居多,需要长期照护,拖累家庭劳动力发展生产,使得原本就困难的家庭收入来源更加单薄,这些残疾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普遍较弱,很大一部分即使从经济上脱了贫,但生活质量仍然不高,极可能再次陷入贫困。为此,邰丽华建议:“统计部门要建立对返贫风险大的残疾人口的监测,及时发现有返贫风险残疾人口的特殊困难需求;扶贫部门应研究建立解决残疾人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分级分类对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开展帮扶;农村要持续加大对有返贫风险的残疾人家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帮助其家庭增加收入。 ”


全国政协委员、普米族歌唱家茸芭莘那自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以来,一直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呼吁,尤其关注人口较少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2018年,我同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团队一起策划了‘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 2019年,‘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立项,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与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旅厅、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在全国率先开展云南省8个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资源建设。同时,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与新疆、内蒙古、甘肃等省区的合作,计划开展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裕固族等人口较少民族的口头传统典藏工作。 ”茸芭莘那希望以典藏为抓手,对人口较少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开发利用,让多彩厚重的文化资源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推动力,进一步助力脱贫攻坚。


(编辑:韩雪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