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华北五省市舞蹈大赛期间,来自京津冀和山西、内蒙古的156支参赛团队带着248个舞蹈作品同场竞技,他们精湛的表演为天津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
日前,记者走访了中国舞协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副主席、内蒙古舞协主席、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赵林平教授,她向我们谈了对本届大赛的感受和对民族舞蹈的一些见解。
赵林平教授是享誉中外的民族舞蹈家。作为内蒙古舞蹈艺术的领军人,赵林平始终以继承和弘扬民族舞蹈艺术为己任。不仅培养了一大批民族艺术人才,还创作编导了《格日勒》《顶碗舞》《鄂温克小鹿》《蒙古风韵》《草原酒歌》等一系列独具蒙古族特色的优秀舞蹈作品,其中《草原酒歌》荣获我国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表演金奖。
赵教授向我们谈起对本届大赛的印象:华北五省(区)市舞蹈大赛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随着五省(区)市舞协的不断努力,其影响也会越来越大,除去五个省(区)市文联领导重视,组织有力的因素外,最大的特点就是亲民性。它除了专业舞蹈团队,还接纳了许多业余的舞蹈团队参赛。能够让全社会广泛参与,能够为更多的各层次人员提供展示的舞台,并为他们走向更大的舞台打下基础,这无疑为舞蹈的普及工作创造了很大的空间。尤其是近两届,五省(区)市文联加入主办队伍,给舞协带来了巨大动力,从而形成越来越好的局面。而本届舞蹈节最大的亮点就是原创。就我们内蒙古来说,参赛作品中原创的占90%以上,质量也比较高。拿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来说,在初选中就有46个原创节目,经过一再筛选,保留下了15个进行参赛。对于名族舞蹈的原创,选题很重要,就是舞蹈一定要有立意。在用舞蹈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同时一定要体现其内涵;另外,一定要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然而现在片面追求新而否定了继承,把原本最基础的东西改的面目全非,这不是创新,这是破坏。所以,在继承根源的基础上去创新,才是我们要走的路。在当前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下,只要我们守住根源,大胆创新,舞蹈创作及发展的未来才会更好。(薛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