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鸣长空 积厚流光 ——著名舞蹈艺术家贾作光先生追思会在京举行

admin    2017-01-14 23:41   


【视频】著名舞蹈艺术家贾作光追思会在京举行

  1月13日,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主办,中国舞协、文化部艺术司承办的“雁鸣长空 积厚流光——著名舞蹈艺术家贾作光先生追思会”在京举行。

图为追思会现场。

  1月13日,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主办,中国舞协、文化部艺术司承办的“雁鸣长空 积厚流光——著名舞蹈艺术家贾作光先生追思会”在京举行。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左中一,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巡视员万丽君,以及吕艺生、刘敏、郭磊、欧建平、王永刚、潘志涛、马跃等数十位舞蹈教育家、艺术家,贾作光女儿玛妮娅、索利娅参加了追思会。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明文军主持会议。

图为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左中一讲话。

  左中一代表中国文联对贾作光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贾作光的家人表示深切的问候。他说,从贾作光先生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应该如何从艺、如何习舞,怎样对待创作、对待艺术,如何做人、如何律己。作为艺术家的贾老师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曾在创作反映时局,抨击日本侵略、振奋民族精神的舞蹈作品中不断求索、出新,更是在蒙古族艺术精神表现与现代舞蹈形式结合的实践及艺术理论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图为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讲话。

  “巅峰树立、典范为人”,冯双白深情追忆贾作光时说,在中华传统文化自信的道路上,贾作光老师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他用自己的实践、用自己的理论来推动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他创作出了那么多的经典,所以我说他是巅峰树立、典范为人。回顾贾作光的艺术创作,从上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每个时期都有代表性作品,如《鄂尔多斯》《盅碗舞》《挤奶员》《彩虹》《海浪》等等,而且这些作品至今长演不衰。为什么这些作品至今仍能够打动人心,这与他始终遵循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创作扎根人民的原则分不开。

  “我曾有幸目睹贾老师表演雁舞的风采,那精美绝伦的舞姿和出神入化的演技以及作品所传递出来的精神逸韵,直到今天仍在我的脑海里,数十年没有忘怀。贾老师舞台表演光彩夺目,而他的作品和他走过的少数民族舞蹈道路意义更为深远”,中国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马跃说,“上世纪40年代末期到50年代初期,贾老师以及他那个时代里面一批年轻的艺术家们坚持深入生活,善于从人民生活当中提取营养、获得灵感,从而创作出了新中国第一批舞台上的人民喜闻乐见的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精品,开创了中国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作品创作的先河,拓展了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新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创作的正确道路”。

图为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斌讲话。

  罗斌说,贾作光老师天真浪漫是天生的舞者,也在一生中勤于思考和善于发现,从再造蒙古族舞蹈到支持街舞、国标舞的发展,一方面脚踏实地,另外一方面以超前的艺术引领并且推进了中国舞蹈向前迈进。

  “30年前,贾作光老师着眼于时代洪流和改革开放,坚持把已有近百年发展史的国标舞引进中国,并出任中国国标舞总会首任会长”,中国国标舞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永刚回忆道,“他说百姓喜欢我为什么不扶持?他积极在全国各地扩展地方国标舞协会,率团前往英国黑池取经,努力促成北京舞蹈学院成立国标舞专业。他在黑池向国际舞蹈人士宣告,国标舞首先是舞蹈,是彰显生命心灵和激情的舞蹈艺术,不只是单纯的技术炫耀”。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潘志涛回忆起贾作光泣不成声:“我昨天在追悼会上控制不住自己,觉得是失去了一个亲人。我是跳着贾老师的《鄂尔多斯》长大的,从学生一直跳到老师。贾老师教导我们,舞蹈不仅仅是表演艺术,不仅仅是你当老师教舞蹈。舞蹈是文化。贾老师教导我们从舞蹈当中得到自尊、自爱、自信。”

  “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鸿雁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在《鸿雁》浑厚悠远的歌声中,满是大家对贾作光老师的无限怀念——“贾作光老师这只草原上的大雁,用最动人的语言吟诵那蓝天的诗,他又起飞了,飞到了给予他无穷智慧的内蒙古大草原和抚育他成长的东北黑土地。尊敬的贾老师,愿您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