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奖新举措,荷花映江南 ——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创作引导交流会

评奖新举措,荷花映江南 ——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创作引导交流会

中国舞蹈家协会 2019-04-19

中国舞蹈“荷花奖”评奖作为中国舞蹈家协会的品牌项目,自1998年起始,已成功举办十一届。2019年,中国舞蹈“荷花奖”进入第十二个周期,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培根·铸魂”的思想指引,继续贯彻落实全国性文艺评奖改革的精神,根据中国文联的具体部署和指导,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浙江省舞蹈家协会承办的2019拔尖舞蹈人才高级创作研修班暨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创作引导交流会于2019年4月15-18日在浙江杭州成功举办。



此次活动是中国舞协关于评奖工作的创新举措,突破了传统的评奖模式,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冯双白,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夏小虎,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杂志执行副主编(编审)张萍,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苏自红,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教授高度,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创作艺术指导、国家一级编导夏广兴,四川省歌舞剧院艺术总监、国家一级编剧马琳组成的专家组,分为三组与编导就其作品进行逐一的面对面交流,针对性的指出作品中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修改建议,加强了对于编导的扶持与引导,给予编导们更多碰撞的灵感。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

冯双白


▲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夏小虎


▲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

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杂志执行副主编(编审)张萍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苏自红


▲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教授高度


▲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创作艺术指导、国家一级编导夏广兴


 ▲四川省歌舞剧院艺术总监、国家一级编剧马琳


本次交流会得到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共收到作品小样三百余部,通过专家筛选和各团体单位推荐的方式,有六十余部作品的主创人员前来参加此次交流会。从作品数量来看,全国的舞蹈创作势头强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状态,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冯双白主席指出,当前报送的作品缺少新意和真情实感,难以产生感染力。他认为好的剧目应具备思想性、艺术性、形象性、风格纯粹性、教学严谨性。作品中应具有碰触人心的精神价值,以创造“熟悉的陌生”的方式,使作品不失风格性又充满创造性。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

冯双白演讲开班讲座(摄 / 胡耀华)


摄 / 胡耀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文艺界、社科界代表并参加联组会时的讲话中强调,文艺应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此次交流会有着双重意义,对于编导而言,是对他们作品的后期指导,提供改进的思路与方向;而对于“荷花奖”而言,这则是前期的导向指引,引导编导尊重艺术创作的规律,形成良好的艺术风尚。


专家对编导作品进行导向指引

摄 / 胡耀华

摄 / 胡耀华

摄 / 胡耀华

摄 / 胡耀华

摄 / 胡耀华

摄 / 胡耀华


正如夏小虎副秘书长在讲座中所说,编导应扎根生活,走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到生活中去,从悉心观察,做整体性的体认,到深度挖掘,吃透生活底蕴,不断从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才能创作出触碰灵魂,与观众产生共鸣的优秀作品,这是创作精品力作的“人间正道”。


▲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夏小虎

关于文艺理论与文艺政策的讲座》的讲座(摄 / 胡耀华)


摄 / 胡耀华


此次交流会得到学员们的高度认可,纷纷表示此举措让大家受益匪浅。如此次的学员沙呷阿依是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获奖作品《情深谊长》的编导,她认为此次的交流会为纠结迷茫中的编导们指引方向,给出更多的编创的可能性。同时中国舞协也积极收集学员们的建议,力争今后在全国舞蹈创作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编导等待同专家见面

摄 / 胡耀华

摄 / 胡耀华

摄 / 胡耀华

摄 / 胡耀华


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这些都是新时代的期冀。中国舞蹈家协会即是在这样的期冀中不断地践行评奖改革精神,希望以“荷花奖”的平台鼓励更多优秀编导和经典作品的出现,真正担负起立心铸魂的重要使命。


文 / 张雅宁   部分图片 / 浙江舞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