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在人民群众劳动中产生的,向人民学习、为人民而舞是舞蹈艺术创作生产、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送欢乐,下基层”作为中国文联坚持多年、有口皆碑的文化惠民品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将优秀的艺术作品带到祖国的大江南北,与各族人民一起分享艺术发展的硕果。9月28日,中国舞协文艺志愿者小分队,带领北部战区陆军政治部前卫文工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广播艺术团的艺术家们,在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云南舞蹈家协会的鼎力支持下,来到位于云贵高原的镇雄,为当地的群众奉上了一台精彩的文艺演出。
由于交通不便,有的演职人员只能先转机贵阳,再抵达毕节,然后再驱车三四个小时极为泥泞颠簸的盘山公路才能抵达本次演出的目的地镇雄。然而这些都阻挡不了艺术家们深入基层,扎根人民的步伐,反而让彼此的心贴得更近。28号演出当天,前夜的小雨将云贵高原的蓝天白云洗刷地更加清澈透亮,欢迎远方的客人到来。秋风虽然微凉,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当地乡亲们观看演出,一睹艺术家们风采的热情,纷纷早早地就迫不及待地来到演出场地门口,等待演出的开始。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中国舞协分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李甲芹,中国舞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夏小虎,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大型活动部主任张萍,云南省舞协秘书长温恺,镇雄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恩翠等领导参加了此次活动。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致辞
镇雄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恩翠致辞
演出伊始,李恩翠首先致辞,对艺术家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罗斌代表中国舞蹈家协会向镇雄人民献上最诚挚的祝福。他寄语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能让父老乡亲们享受到艺术发展的成果,还能促进艺术家之间的交流,让艺术创作从民族沃土中汲取更丰厚的滋养,碰撞出更精彩的灵感火花,从而滋生一批有品质、接地气的艺术作品回馈人民。
古人云镇雄:“天断不闻阳雁过,云深只有岭猿知。”大自然对于云贵高原这片高山莽林的眷顾,不仅为镇雄带来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钟灵毓秀,镇雄自古人杰地灵,勤劳勇敢的镇雄人民创造了“大雄古邦”两千一百余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云贵川三省的风情在这里交融,汉族、彝族、苗族等民族的文化在这里汇聚和碰撞,相映生辉。演出伊始,林口乡木黑村村民们为现场的观众们带来了原汁原味的苗族舞蹈表演,群舞《苗山韵》正式拉开了本次演出的帷幕。随后,青年舞者冯敬雅以一支意味深长的独舞《长调》首先回馈镇雄人民的热情。如果说《长调》犹如一首长诗,从民族的历史深处缓缓走来,深情地道出潜藏内心的吟唱,充满了坚韧的力量;那么郭爽、朱晗表演的《卷珠帘》则犹如一幅缓缓铺开的现代写意画卷,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
镇雄林口乡木黑村表演的《苗山韵》
冯敬雅表演的《长调》
郭爽、朱晗表演的《卷珠帘》
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掀起了当天下午演出一个又一个的高潮: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表演的男子群舞《牛铃》充满了动感、活力与生命的热情;独唱《赤水河边》、彝族组合唱《我的大乌蒙》酣畅淋漓地唱出了镇雄人民对家乡深深的情和浓浓的爱;独舞《永远的纳格拉》以充沛的热情和艺术激情表达了对民间艺术的礼赞;女子群舞《金穗儿银铃》裙裾飞扬,舞步翩跹,银铃声声,犹如遥远的回响,从民族的历史深处传来。动人的歌舞与动人的景致相宜,让云贵高原的青山秀水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风采。最后,镇雄文广旅局的表演唱《我的大乌蒙》为本次“送欢乐,下基层”的演出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中央民族大学表演的《牛铃》
方绍兴男声独唱《赤水河边》
彝族组合唱《我的大乌蒙》
我们常说,人民是艺术家的母亲,民间是艺术的源泉。每当我们的艺术创作需要养料滋养的时候,人民总会给予我们坚定的信念,大地总会赋予我们无穷的力量。正如刘奇葆同志在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发言中指出:“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常下基层、常在基层,真正体验火热的生活,感受时代的风云激荡,从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从劳动创造中提炼主题,才能使舞蹈创作获得旺盛的生命力。”“送欢乐,下基层”活动不仅是要带领艺术家们真心真意地把欢乐、把优秀的舞蹈艺术成果送到基层,也旨在促进舞蹈艺术创作与民间的交流互动,真正实现舞蹈艺术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能让中国的舞步更加精彩,人民的舞步更加深情,时代的舞步更加昂扬!
中央民族大学表演的《永远的纳格拉》
中央民族大学表演的《金穗儿银铃》
表演唱《赤水河畔风光好》
演职人员与领导合影
文/澄水